衛生教育-化療常見副作用與自我照護

化學治療常見副作用的自我照顧
化學治療副作用並不一定會發生在每個人身上,大部分的副作用會隨著化療藥物治療結束後逐漸減少,其副作用的嚴重程度在每個人身上也有所不同
以下將告訴每位癌友面對化療副作用的自我照顧方法:
一、 噁心、嘔吐、食慾不振
此為接受化療者最常見且最害怕的副作用,有時會在開始滴注藥物當下或之後開始陸續發生,通常此現象大約在3~5天候會逐漸改善,飲食建議如下:
1. 少量多餐、選擇自己喜歡吃的食物。
2. 採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如:豆漿、蒸蛋、肉類等,避免油膩、高鹽份、含香料食物或刺激性食物。
3. 可吃冰酸、涼食物或接近自身體溫的食物,如:三明治、口含酸梅,減輕不適感。
二、 便秘或拉肚子
1. 便秘:多攝取高纖維食物,例如:蔬果、糙米、薏仁等膳食纖維食物,多喝水(喝水量至少為體重×30mL)、多活動(可在飯後走路30分鐘),必要時依醫師處方服用軟便藥物。
2. 拉肚子:避免進食油膩或高纖維的食物,如:木瓜、蔬菜,避免食用牛奶或乳製品,嚴重腹瀉或便秘,須立即告知醫護人員。
三、 血球變化
在執行化療藥物治療期間,可能會發生骨髓抑制的情況,醫師會為您定期抽血追蹤血球變化。
1. 紅血球降低(貧血):
(1) 在較多的活動下可能會有頭暈、無力等症狀。改變姿勢時須採漸進式,如躺著欲起身時,需先坐起,若頭不暈再站起來,過程若發生頭暈情形需立即休息,避免發生跌倒。
(2) 可多攝取富含鐵質的綠色蔬菜(花椰菜、菠菜)、紅豆及紅色肉類(牛肉、羊肉)。
(3) 必要時須輸血治療。
2. 白血球降低:
(1) 飲食方面選擇熟食,不要吃沒煮過的食物,水果應削皮為主,降低腸胃道感染機會。
(2) 每日維持個人身體清潔。
(3) 預防口腔炎或潰瘍,每日維持口腔清潔。
(4) 室內禁止擺放盆栽、鮮花。
(5) 化療期間限制訪客,避免受到他人感染。
(6) 出入公共場所應佩戴口罩、勤洗手,密切觀察是否有發燒症狀。
(7) 若耳溫超過38度C,不要自行吃退燒藥,需告知醫護人員。
3. 血小板減少:血小板具有凝血及止血的功用,若血小板減少則可能會有出血的情形。
(1) 保持口腔清潔,使用軟毛牙刷或棉花棒刷牙,牙齦若出血,應立即告知醫護人員。
(2) 若要刮除毛髮,需使用電動刮鬍刀,避免造成傷口出血。
(3) 肢體應避免碰撞,觀察是否有皮下瘀青、尿液有血或大便變黑等出血徵狀。
(4) 若有血流不止、大面積瘀青、尿液有血或大便有血、大便是紅色的,須立即告知醫護人員。
四、 口腔黏膜潰瘍(嘴破)或口腔炎
(1) 每日使用手電筒及壓舌板(可用湯匙代替),面對鏡子自我檢視口腔黏膜狀況(舌、兩側頰膜、牙齦)。
(2) 三餐飯後使用軟毛牙刷或不含酒精的漱口水漱口,避免過度用力刷牙,維持口腔清潔。
(3) 增加水分攝取量,攝取足夠的高蛋白及維生素C飲食。
(4) 飲食建議選擇軟質、流質飲食,像是稀飯、即溶麥片、果泥,這些比較好咀嚼,減少因為咀嚼而造成疼痛。
(5) 如果痛到無法吃東西,或是口腔裡面出現白斑,需立即告訴醫護人員。
五、 掉髮
使用S。若掉髮嚴重可用假髮、頭巾及帽子修飾。
六、 須立即返回醫院之狀況
若出現體溫大於38度、嚴重腹瀉、噁心嘔吐、無尿、腸胃道出血等情形需立即返院治療。
參考文獻:
-
台灣癌症臨床研究發展基金會. 抗癌藥物自我照顧手冊 [Internet]. 台灣癌症防治網; 2020 [cited 2025 Apr 16]. Available from: https://web.tccf.org.tw/lib/project/chemotherapy.php
-
鄭春秋. 治療的合併症處理. In: 陳敏鋑, 黃采薇, 趙子傑, 簡淑慧, 陳秋慧, 陳瑞儀, 胡文郁, 鄭春秋, 周繡玲, 許麗珠, 楊克平, 顧乃平, editors. 癌症護理學. 4th ed. 台北市: 華杏; 2017. p. 289–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