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教育文章-血小板下降時之注意事項

一、避免皮膚及黏膜的受傷
1.減少劇烈運動(如打球、騎車、跑步),避免碰撞及提重物(不可超過5公斤)。
2.刮鬍子請用電動刮鬍刀,勿使用刀片刮鬍刀。
3.修剪指甲時,使用網狀銼刀,勿剪太短。
4.避免做出手用力捏住鼻子,用力噴氣讓鼻涕排出的動作,可採單側鼻孔輪流輕輕按壓讓鼻涕流出。
5.減少用力排便、避免灌腸、使用塞劑及量肛溫,以免肛門出血。
6.避免沖洗太燙的水勿超過38℃(可用手肘試溫)及注意防曬,以免皮膚發紅或出血。
7.口腔清潔:血小板大於2萬/UL,用軟毛牙刷刷牙;血小板小於2萬/UL時,改用口腔棉棒或海綿牙刷清潔口腔,禁止使用牙籤及牙線剔牙。
8.當血小板小於2萬/UL時,請盡量臥床休息。
二、避免使用增加出血傾向的飲食及藥物
1.喝酒或含酒精的食物,如含酒的薑母鴨、三杯雞。
2.阿斯匹靈(Aspirin)類藥物,如百吉(Bokey)。
3.請遵照醫師指示服用藥物。尤其是解熱鎮痛劑、血小板抑制劑、抗凝劑等,絕不能自行服用。
三、攝取足夠的營養
1.鼓勵多吃高蛋白、高熱量及軟質飲食,如:蒸蛋、蛋糕、牛奶、乳酪、肉類、濃湯、果凍、果醬、布丁、慕斯或派、木瓜牛奶、燴飯及稀飯等。
2.選擇不刺激(忌辛辣)、不燙口食物,並避免啃骨頭、魚刺,以免口腔出血。
四、觀察出血徵象
當出現下列各項情形,應立即就醫:
1.皮膚出現紅點或瘀斑,眼白處有出血、牙齦滲血或鼻出血。
2.大小便顏色改變(小便變紅或大便帶血、變黑如柏油色)。
3.若出現頭痛、嘔吐、昏睡或神智混亂,則可能是腦出血。
五、出血的處理
若有局部出血,如鼻孔、牙齦等小出血,可用棉球或紗布直接加壓,直到止血。但血止後不可強行取下血痂,須先以水潤濕後再取下,或等其自行脫落。
若有身體或其他部位流血不止,應即刻就醫。
參考文獻
鄭春秋(2020).治療的合併症處理.於陳敏鋑編著,癌症護理學(四版,295-297頁).華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