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教育-孕期乳癌
Table of contents
Share Post
孕期乳癌
孕期乳癌 (pregnancy associated breast cancer, PABC) 是指在懷孕期間或產後一年內診斷的乳癌。
雖然發生率不高(約佔45歲以下乳癌患者的4%),但由於生育年齡延後,這類情況逐漸受到關注。
對於懷孕中的母親來說,不僅要面對乳癌的挑戰,同時還要兼顧胎兒的安全,因此治療時必須特別謹慎,關於孕期乳癌的治療,目前仍持續更新中,若有疑問請隨時與我們聯絡討論。
流行病學與診斷挑戰
-
隨著現代婦女生育年齡逐漸延後,孕期乳癌的機率也隨之上升。根據統計,每3000次懷孕中約有1例乳癌發生。
-
臨床表現
-
孕期乳癌的症狀與正常妊娠期乳房的變化(如腫脹、結構變得較為密實)容易混淆,導致診斷延誤。
-
常見症狀包括乳房腫塊、乳房不適、皮膚異常、以及乳頭分泌物等,然而80%的腫塊其實是良性的,所以只要記得檢查持續兩周以上的腫塊,即可避免延誤診斷與治療。
-
-
診斷方式
-
影像學檢查:超音波檢查是首選方法,因為不會對胎兒造成輻射暴露;在必要情況下,核磁共振並且不使用造影劑也有一定的檢查效益。
-
病理檢查:粗針切片檢查或是細針抽吸往往是我們必須確認孕期乳癌的步驟,這個病理組織的採驗對於母胎皆十分安全
-
治療原則與方式
孕期乳癌治療的核心概念是母胎均安,因此根據孕期的不同會有不一樣的重點治療,若是可行,預期目標都是37周以後足產胎兒
在確認治療前需要先完整評估是否有遠端轉移,搭配如腹部超音波評估肝臟狀況、胸部X光 (以腹部鉛衣保護胎兒免於輻射暴露) 評估肺部狀況
脊椎核磁共振並且不搭配顯影劑評估骨骼狀況等一般來說需要在治療前詳細評估的三大部位 (肝肺骨)。
-
第一孕期 (12周以前)
-
可討論是否媽媽想要引產,但有文獻指出通常引產不屬於必要的,因其無法增加乳癌療效,但仍需詳細討論
-
手術
-
乳房保留手術的癌症病友,術後需要搭配放射線治療,但放射線治療會對胎兒造成影響,又延遲至生產後再放射線治療距離術後太久因此,通常第一孕期的媽媽不建議接受乳房保留手術,只建議接受全乳房切除手術
-
若需要評估淋巴結轉移與否,須接受腋下手術,唯獨應避免使用未經研究證實不會傷害胎兒的染劑 (isosulfan blue、methylene blue)
-
-
藥物治療
-
不建議接受藥物治療
-
標靶類藥物較不建議(賀癌平、賀疾妥、賀癌寧),因可能導致羊水過少
-
賀爾蒙藥物 (諾瓦德士、復乳納、停經針)等會影響胎兒發育,因此嚴格禁止孕期使用,待產後開始
-
-
放射線治療: 產後開始
-
-
第二孕期 (13-28周)
-
手術
-
可選擇全乳切除或乳房保留手術,搭配腋下手術評估淋巴結轉移狀況
-
可選擇先接受前導性 (又稱新輔助性) 化學治療後,再搭配上述手術選擇
-
-
藥物治療
-
化學治療
-
輔助性化學治療: 第一孕期接受手術並於第二孕期開始接受化學治療,化學治療的選擇上建議接受紫杉醇類藥物。
-
新輔助性化學治療: 第二孕期接受化學治療後手術也是可以的。
-
34周 (或生產前3周) 後應避免化療藥物以避免在生產時媽媽處於免疫力較差的階段
-
標靶治療:標靶類的藥物較不建議(賀癌平、賀疾妥、賀癌寧),因可能導致羊水過少
-
賀爾蒙藥物:如 諾瓦德士、復乳納、停經針等,會影響胎兒發育,因此嚴格禁止孕期使用,建議待產後開始
-
-
放射線治療:建議於產後開始
-
-
第三孕期 (29周以後)
-
手術
-
可選擇全乳切除或乳房保留手術,搭配腋下手術評估淋巴結轉移狀況
-
-
藥物治療
-
化學治療
-
新輔助性化學治療: 31周前可以考慮接受化學治療,或於手術後接受輔助性化學治療。
-
賀爾蒙治療:如 諾瓦德士、復乳納、停經針等,會影響胎兒發育,因此嚴格禁止孕期使用,建議待產後開始
-
-
放射線治療:建議於產後開始
-
治療後的追蹤與支持
治療結束後,病患需定期追蹤以監控病情及評估治療效果:
-
定期檢查:包括乳房超音波、乳房攝影等,有助於早期發現復發。
-
心理支持:懷孕期間及產後,情緒波動較大,適當的心理輔導與家庭支持對治療依從性和生活品質均有正面影響。
-
產後照護:除了癌症治療的追蹤,應注意哺乳問題與新生兒健康,適時與產科醫師和新生兒科合作。有接受化學治療或正在接受放射線治療之病友媽媽,暫時不建議哺乳,其餘時期哺乳目前無證據顯示會影響胎兒健康
結論
孕期乳癌雖發生率不高,但由於牽涉母體與胎兒雙重安全,治療決策需十分謹慎。
通過多專科合作、根據孕期階段適當調整治療方式以及嚴格的追蹤管理,能夠在保證母體治療效果的同時,確保胎兒安全。
病友應與醫師充分溝通,了解治療的利弊,共同制定最適合自身狀況的治療計畫,進而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與母嬰健康。
若有疑問非常歡迎隨時與我們討論,高醫乳房外科、婦產科與兒科會做您最堅實的後盾!
參考文獻:
-
The definition of pregnancy-associated breast cancer is outdated and should no longer be used. Amant, Frédéric et al. The Lancet Oncology, Volume 22, Issue 6, 753 – 754
-
Paris I, Di Giorgio D, Carbognin L, Corrado G, Garganese G, Franceschini G, Sanchez AM, De Vincenzo RP, Accetta C, Terribile DA, Magno S, Di Leone A, Bove S, Masetti R, Scambia G. Pregnancy-Associated Breast Cancer: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Clin Breast Cancer. 2021 Feb;21(1):e120-e127. doi: 10.1016/j.clbc.2020.07.007. Epub 2020 Jul 20. PMID: 32778512.
-
F.A. Peccatori, H.A. Azim, R. Orecchia, H.J. Hoekstra, N. Pavlidis, V. Kesic, G. Pentheroudakis, Cancer, pregnancy and fertility: 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follow-up, Annals of Oncology, Volume 24, Supplement 6, 2013, Pages vi160-vi170, ISSN 0923-7534
-
Erin Roesch et al. Multidisciplinary Management of Pregnancy-Associated Breast Cancer. JCO Oncol Pract 21, 313-321(2025). DOI:10.1200/OP-24-00453
-
Pregnancy-Associated Breast Cancer: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Paris, Ida et al. Clinical Breast Cancer, Volume 21, Issue 1, e120 – e127
-
NCCN Guidelines Version 3.2025 Breast Cancer
-
Ferrigno Guajardo AS et al. Taxa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during pregnancy: An international cohort study. J Natl Cancer Inst 2024 Feb 8; 116:239. (https://doi.org/10.1093/jnci/djad219)
-
O’Sullivan CC and Ruddy KJ. Improving our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during pregnancy. J Natl Cancer Inst 2024 Feb 8; 116:183. (https://doi.org/10.1093/jnci/djad259)
-
Keyser EA, Staat BC, Fausett MB, Shields AD. Pregnancy-associated breast cancer. Rev Obstet Gynecol. 2012;5(2):94-9. PMID: 22866188; PMCID: PMC341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