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陰性乳癌-早期及局部晚期(第一至第三期)的藥物治療

By Published On: 21 4 月, 20250.8 min read

三陰性乳癌-早期及局部晚期(第一至第三期)的藥物治療

三陰性乳癌缺乏賀爾蒙受體和HER2受體表現,主要依賴手術及化學治療為主
因為行為表現上較為惡性,復發風險大,因此即使早期診斷也常需要術前的前導性(或稱新輔助)治療以及術後的輔助性治療
美國癌症治療指引 ( NCCN ) 也強調,對於高風險的早期三陰性乳癌患者,應積極考慮術前化療,以提高手術時的病理完全緩解率以及長期的存活率

術前(前導性,或稱新輔助)治療

術前的前導性治療,主要希望有幾個作用,包含希望增加乳房保留手術的機會、把無法開刀的病灶治療為可開刀的病灶、提供藥物反應的效果資訊、提供緩衝時間思考是否希望接受基因檢測或是乳房重建手術

藥物治療

美國癌症治療指引 ( NCCN ) 建議在腫瘤直徑大於1公分或有臨床淋巴結轉移的高風險並有優先考慮術前的全身治療
  1. 在說明化學治療前須要先知道乳癌化療常見的種類,乳癌化療藥物透過不同機轉作用於細胞週期,如烷化劑影響DNA結構、抗代謝藥影響DNA合成、抗微管藥物抑制細胞分裂臨床上常採用多種機轉的藥物聯合治療以提高療效。此外目前在三陰性乳癌病友的治療時也很常加上免疫治療輔助使用。
藥物類別 代表藥物 作用機轉
烷化物 癌德星 DNA烷化、導致DNA斷裂或錯配
抗代謝藥物 截瘤達 轉化為好復(另一種化療藥物)、干擾DNA合成
抗代謝藥物 健澤 嵌入DNA、抑制DNA聚合酶
抗微管藥物 太平洋紫杉醇、歐洲紫杉醇 促進微管聚合、抑制去聚合、干擾細胞分裂
抗微管藥物 溫諾平 抑制微管聚合,影響細胞分裂
拓譜異構酶抑制劑 小紅莓(doxorubicin或epirubicin) 抑制拓樸異構酶II,造成DNA斷裂
白金類 順鉑、卡鉑 與DNA交聯,抑制DNA修復
PARP抑制劑 令癌莎、達勝癌 抑制PARP酶,阻止DNA修復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吉舒達 抑制PD-1增強T細胞對免疫的攻擊

 

  1. 第一期的病友,在前導性治療時,基本上不須接受額外的免疫抑制劑聯合治療
  2. 第二、第三期的病友根據最新的臨床試驗 (KEYNOTE-522),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在早期三陰性乳癌的治療取得突破,使用免疫抑制劑 Pembrolizumab(吉舒達)與化療聯合的前導性治療有其效果而且就算沒有基因檢測PD-L1 也可能有很好的療效

術後(輔助)治療

術後治療需根據患者術前治療情況和手術後病理結果來調整。大體可分為兩類情境:(1)術前已接受前導性治療;(2)沒有接受前導性治療直接手術,美國治療指引 (NCCN)建議三陰性病友為了最大限度降低復發風險
應盡可能完成多專科團隊的專業治療,包括前導性治療、手術、輔助治療,以及必要時的放射線治療

1. 曾接受前導性治療的病友: 術後的治療關鍵取決於手術檢體化驗的結果:

  • 手術的檢體上完全看不到癌細胞,又稱為病理上的完全反應(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pCR)
    • 若術前已使用吉舒達,則術後可考慮繼續接受至多9次的免疫治療
    • 除了免疫治療外,對於已pCR且無其他高危因素的患者,不須服用其他藥物,繼續於門診追蹤即可
    •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接受乳房保留手術的病友,之後還是要記得接受術後放射線治療
  • 手術的檢體上還是看得到癌細胞,又稱為病理上的殘留病灶(residual disease):這樣的病友復發風險較高,需要調整或加強輔助治療
    • 若患者術前只有接受化療而未使用免疫治療,術後的檢體有殘留病灶,可考慮接受吉舒達得”補救型”免疫治療,目前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初步分析有其效益
    • 根據臨床試驗,術後應服用截瘤達口服輔助治療降低復發風險,每天兩次,吃兩周休息一周,三周為一次療程,總共6至8次療程,此外,臨床研究證實可以同時接受免疫治療
    • 令癌莎 (PARP抑制劑): 若是有抽血檢測基因並且發現有BRCA 1/2 致病基因,或是其他高復發風險 (如腋下淋巴結轉移多於四顆),則可以接受為期一年的令癌莎口服藥物治療。滿足下列兩者其一且抽血基因檢測確認BRCA 1/2 致病基因突變者,即符合“高復發風險”

 

  ① 曾接受前導性化療但術後有殘留病灶
  ② 手術後檢體病灶不小於兩公分或有淋巴結轉移

2. 直接手術的病友:

第一期的病友可能會直接先接受手術,術後再根據腫瘤大小和病理分期決定是否需要接受輔助治療,一般來說,只要檢體腫瘤超過0.5公分,或有任何淋巴結轉移
都建議接受輔助化療,術後的化療選擇可以再跟臨床醫師討論,一般來說若是有淋巴結轉移,通常會需要接受較多次療程的化療

常見副作用

治療雖提高了治癒率,但也帶來相應不良反應
臨床上有一些常見的副作用,不論發生與否,都可以再與臨床團隊討論治療方向

1. 化學治療:

  • 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 小紅莓、癌德星、紫杉醇以及白金類藥物都可能造成免疫力下降,若是臨床上有必要可能會施打白血球生成素 ( 俗稱 小白針 或是 大白針) 。值得注意的是白血球生成素打完後容易造成骨骼痠痛,可搭配止痛藥物使用
  • 噁心嘔吐: 治療期間建議清淡飲食、少量多餐,如發生遲發性嘔吐可追加止吐藥物的使用,或於下次治療前與臨床團隊討論止吐藥物的選擇
  • 落髮: 除微脂體小紅莓外,一般來說的化療都會造成落髮,治療結束後數月毛髮通常會再生
  • 神經病變: 紫杉醇類與白金類引起的神經病變,常見四肢麻木、刺痛,當出現嚴重神經症狀時可考慮減少藥物劑量或換藥。一般來說補充維生素B、葉酸等保健食品可能有助益、大部分病友在停藥後數月神經症狀可部分恢復
  • 心臟毒性: 在化療藥物的小紅莓或是其他篇幅會提到的HER2標靶藥物中都會提到可能會引起心臟功能的影響,因此在開始治療或是治療至一定段落可能會檢查心臟功能 (如心臟超音波)

2. 免疫治療:

  • 皮膚病變: 如皮疹、瘙癢等,多為輕中度,可局部使用類固醇乳膏或口服抗組胺藥物緩解
  • 甲狀腺功能異常: 是吉舒達最常見的副作用之一,因此抽血檢驗時會定期追蹤甲狀腺功能與類固醇指數
  • 間質性肺炎: 若持續出現咳嗽、發燒、胸悶或呼吸急促需要注意,可透過藥物緩解

參考文獻